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 中国父母进入“依法带娃”时代!
作者: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2-01-05 10:30信息来源:昆明市妇女联合会

新年第一件大事,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

正式实施。

也就是说,

今后,

所有家长必须“依法带娃”了。


从“家事”到“国事”
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

(以下简称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)

是继教育法、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,

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,

也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。


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,

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,

但家庭教育具有私密性和个性化的特点,

当“家事”上升到“国事”,

该如何尊重家庭教育的自身规律?


立法的意图,

就是为“促进”家庭教育

而进行的“指引”和“赋能”。


1


指引,

是通过法律的方式告诉父母,

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,

引导家长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。


赋能,

是指家长遇到困难和问题时,

可以向公共体系获取相应的帮助,

学习到相关的知识,

然后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。


2


相关部门如何介入?


既然立法是为“促进”家庭教育而进行的“指引”和“赋能”,

对于拒不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家长来说更多是纠偏,

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。

正因如此,

该法在后续审议过程中,

删除了一审稿中的罚款、拘留等惩罚措施,

改为对家长的批评教育、劝诫制止、予以训诫等措施。


在四川泸州叙永县的

全国首个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,

刘某和张某夫妻俩正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。

双方的离婚纠纷,

导致13岁的女儿产生厌学情绪,

不间断逃学,

但刘某和张某却放任不管,

老师多次家访劝女孩返校也无效。

于是,

承办法官向这对夫妻发出“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”,

指派两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指导。


3

 2021年11月,

全国法院系统首个设立的涉诉未成年人家教指导工作站

在叙永县法院少审庭挂牌成立。

如今,

由叙永县团委、妇联、教体局等联合推荐的

14名家教指导员受聘领证上岗,

他们分别是法官、学校心理咨询老师、

专业社工以及民政、妇联和关工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,

这张由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司法四位一体

为未成年人撑起的“保护网”开始发挥作用。


4


新法与“双减”


新实施的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另一大亮点是强调立德树人。

而要想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方面的优势,

还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,

那就是“双减”。


5


 2021年7月,

中办、国办印发

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

在“双减”背景下出台的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

自然肩负起落实“双减”的重任。

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规定:


6


严管校外培训机构,

提升学校教学质量,

都有助于推进“双减”政策,

但从某种意义上讲,

家长才是真正让政策落地的关键。


7


专家表示,

“双减”和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宗旨一致,

都是为了立德树人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

学校和家庭应协同确立孩子的教育价值观,

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,

减少“短视化”、“功利化”的目标,

把重心放在“育人”上;

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。